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基本会计等式,即“资产=负债+所有者权益”。会计恒等式是 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,它的理论基础就是“资产=权益”。“资产= 权益”这个会计恒等式是会计最重要的理论基础。会计的实际工作,如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 置、复式记账、试算平衡、结账、财务报表的设计与编制,都必须以这一会计恒等式为指 导。平常所说的会计恒等式其实是一系列的等式。
在实际的会计业务操作中,还会用到变形了的、扩展的会计等式,分别有如下几种。
(5)资产=负债+所有者权益,即:资金运用=资金来源
这个等式是会计记账、核算的基础,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础,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 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所占的比例。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。如果所有者 权益不变,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,而当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变化的时候,其资产的变化 则等于两者之和。这个等式反映了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,也就是企业经营中的某一天, 一般是开始日或结算日的情况。
该等式从时间状况分析是静态的,反映了会计主体在某一时点上的财务状况,因此,以 此为理论依据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也被称为静态会计报表,其数据资料在会计中被称为余额, 在统计中被称为时点数。
如果一个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总是停留在某一状态下静止不变,那么该会计主体也就失 去了存在的意义。毕竟公司企业类会计主体是以追求利润为存在目标的,这就注定会计主体 在拥有一定资产为物质基础的前提下,要积极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,以期取得盈利,努力 使资产保值并增值。
(6)收入-费用=利润(或亏损),即:得到的_付出的=赚的(或亏的)
这个等式从时间状况分析是动态的,反映了会计主体在某一段时期的经营成果,因此, 以此为理论依据编制的损益表也被称为动态会计报表,其数据资料在会计中被称为发生额, 在统计中被称为时期数。
企业的目标就是赚钱,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为这笔收入所花的费用还有剩余,企业才算 是盈利了。这个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,所有的资产都是为了赚钱,而资产一旦 运用并取得收入时,资产就转化为费用,收入减去费用即为利润,又叫净收益。净收益又会 做为资产用到下一轮的经营中,于是就产生了等式(3)。
(7)资产=负债+所有者权益+收入-费用
企业在经营中,“收入-费用=利润”中的利润就表明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,也就是企业
资产增多,从另一个方面说,这一时刻负债不变,赚与赔都是股东的。
新的所有者权益=旧的所有者权益+利润=旧的所有者权益+收入-费用;而,新资产=负债+ 新所有者权益=负债+旧的所有者权益+收入-费用
等式(3)并没有破坏等式(1),当利润分成股东收益和一部分交税后,等式(3)便消 失了,
又成了等式(1)。所以会计六要素不管如何转变,最后都会回到“资产=负债+所有者 权益”这一等式。在实际工作中要是等式不平了,那就说明记账有错。
当提及会计恒等式时,一般指的是等式(1),而非等式(2)。原因是:等式(1)是等 式(2)的前提和基础,没有等式(1)就不可能有等式(2),等式(2)的结果又直接服务、 作用于等式(1)。因此,可以说等式(2)源于等式(1)又回归于等式(1),即经营成果以资 产为前提,且不论其盈亏最终归属于所有者。因此,等式(2)对等式(1)的影响可以表达为:
资产==负债+ (所有者权益+利润)
此时,当利润不为零时,恒等式(1)中的资产、负债、所有者权益三要素中,至少有一 项会因为利润这一要素的加入而发生或增或减的变化,但恒等关系不会改变,改变的只可能 是等式两边的金额。
(4)资产+费用=负债+所有者权益+收入
生产经营过程中还会发生不影响利润的经济业务,即资产、负债、所有者权益三要素之 间或某一要素内部发生增减变化,但这并不会改变等式(4)的表现形式,可能改变的也仅是 等式两边的金额。
这样,会计恒等式便将动态与静态的会计要素巧妙地结合起来,将等式(1)反映的某一 个时点上的原财务状况发展到了另一个时点上的新财务状况,并以此形成会计主体又一轮生 产经营的新起点,如此周而复始^